0_R0015686.jpg


這一期的遠見雜誌主題:小學生大未來
提到現金社會貧富差距擴大,也拉大孩子放學後的生活與學習差異。

中產階級以上的小孩,下了課不只家長從學校接手教育的工作,
同時可能還讓小孩接受其他才藝課程;
反觀貧窮的弱勢小學生,下課後不僅學習中斷,甚至連生活都沒有人照料。
幾個主要的社福團體,已將重點移至課後輔導。

我想起自己小時候,幾乎所有仿間有的才藝課我都上過了:
英文、功學式數學、電腦、心算、速讀、書法、畫圖、作文、
游泳、舞蹈、鋼琴、電子琴、紙黏土、陶土...。
反正有同學在上的,媽媽就會讓我也去參加。
也不會勉強我上,如果沒興趣可能上個一二期就不上,但至少讓我去試試。
記得有一陣子『排程』比較緊,一天要趕兩場補習,
還好那時候已經大了,上下學都是自己騎腳踏車。
下了課後先趕去鬼畫符幾張書法,然後再趕去跳舞。
跳舞是唯一一個我自己提出要上的才藝課。
當時爸爸不怎麼希望我去學跳舞,大概覺得舞蹈教室的氣質不若鋼琴教室高雅;
但我就是很想學跳舞,一大半的原因大概也是受到美美的芭蕾舞衣吸引吧!?
後來爸爸拗不過我,還是讓我去學舞了。

除了才藝課,媽媽三不五時也會帶我去看表演。
以前新竹沒有其他的表演場地,大多是在清大演出。
音樂表演,舞蹈表演,戲劇表演。
其實媽媽自己可能沒有多大興趣,也可能是白天上班累了,
常常演出到一半媽媽就開始打盹,
表演結束的時候再很滿足的醒過來然後載我回家。
其實我也不知道小時候的我到底看懂/聽懂多少,
但我覺得這是一種淺移默化的效果,
一次,兩次,可能只是假正經,假裝自己有氣質的坐在那裡;
但是久了,看得次數/種類多了,漸漸也有能力懂的辨別好壞與喜好。
雖然爸媽自己可能並沒有特別對古典音樂有研究或特別的喜好,
但他們盡量讓我們學習並接觸。
最經典的就是大哥學小提琴沒多久,有一天老爸終於忍不住問老師說:
『他什麼時候才會拉綠島小夜曲?』
老師好像是說:
如果要拉綠島小夜曲,那就不用再跟他學了。
從此老爸就不敢再多問。
(註:印象中大哥的提琴老師和林招亮的提琴老師好像是同一位~)

不過等到我們長大之後,
每次老爸生日我們幫他開生日音樂會的時候,
都一定會把綠島小夜曲加入演出曲目。

我想我是非常幸運的。
童年該玩的有玩到,該學的也有學到。
今天在網路上看到紙風車有個『孩子的第一哩路,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』的活動。
用我們一點點力量,讓所有的小朋友都有機會接觸到藝術活動。
很難說,看到這一場表演對小朋友會有多少影響;
或許看過就忘了,也或許會在他們心裡種下一顆芽;
也可能成為雲門的另一個鄭宗龍
一點點的改變,可能可以讓我們的未來,更美好!

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
2002年6月11日,為了慶祝爸爸六十歲生日舉行的音樂會。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ii 的頭像
    Mii

    蔓蔓的秘密基地

    Mi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